姚明是廣告界的寵兒。
昨日的發布會,姚明只提到上海男籃和姚基金。上海男籃尚未扭虧為盈,姚基金只送不收。只搞這兩個,姚明想吃西北風?其實,這正是姚明精明之處,以情動人,上海隊是籃球生涯的延續,姚基金是姚明精神的化身,至于錢從哪來,他自有辦法。
發財大計
退役后仍有上億廣告
根據統計,在NBA九年,姚明收入達到20億元。扣除交稅、團隊工資、保證金等支出外,姚明實際到手依然有10億元。10億元,已經夠很多人花好幾輩子了。所以有雄厚的家底,姚明也無需要像一般工薪階層一樣頭痛,失業了,怎么賺錢。
這20億元的收入,有部分是代言收入,這部分收入并不會因為姚明的退役而立刻消失,包括銳步、可口可樂、蘋果電腦、中國人壽、麥當勞、VISA等,這些代言都還沒到期,每年的收入約為2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5億元)。
盡管一般運動員退役后的商業價值只能維持2-4年,但是請記住,姚明并不是一般運動員,他已經是中國籃球的一座里程碑,他的品牌價值是吸引商家繼續投資的原因。
到交大學習經營之道
“姚明”品牌或面世
上面說的這些,都不是姚明退役后的主要收入來源。姚明早就為自己的退役打好了如意算盤,他從2005年開始試水投資,飲食業、健身俱樂部、網站都嘗試過。
他最成功的投資是2007年的時候,用37.5萬元購買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三年后,姚明的股權市值最高時達到8000萬元,一躍成為了球迷津津樂道的“姚股神”。
不過,當時姚明更多只能算是一個出資人,他因為還要打球,分身乏術,投資大部分都是由“姚之隊”和他的家人負責。退役以后,姚明終于可以在商界放手一搏了。
姚明似乎并不只滿足于做投資者,“姚之隊”已經通過中國商標局,申請注冊了近30大類的“姚明”商標名稱,包括運動服裝和運動鞋,只不過目前還沒有成型的商品。而且姚明正在跟“姚明一代”打官司,希望對方停止侵權行為。在發布會上,姚明并沒有否認開創個人品牌的設想,“先從別人手上拿回來再說”。
為了做好轉型,30歲的姚明昨天還透露,自己將重返校園進修。據人民網報道,姚明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修讀計算機和金融專業。
感情寄托
情與義,值千金
姚明的品牌價值是無形的,除了他突出的成績以外,還有他的正面形象:重情義、勤奮努力、有愛心。因此,收購上海男籃以及建立姚基金雖然不是賺錢的活,但是在完成社會回饋的同時,姚明也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品牌價值。
借上海隊改變籃球觀念
CBA賺錢不易,聯賽經營權的幾乎全部被籃協掌握,各支球隊沒法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展商業活動。2009年7月15日,姚明通過上海媒體正式宣布,收購上海男籃的全部股權,成為球隊唯一老板。有消息稱,收購后的兩年,上海男籃總虧損已經達到了4600萬。
對于虧錢,姚明表示很淡定。他透露,當初收購上海男籃是有一種報恩的心理,他從上海男籃起步,可自從他走之后,球隊的情況卻大不如前,球隊門票就算10元也無人問津。他希望,能夠幫助上海男籃走過難關。
雖然虧錢,但是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姚明入駐上海男籃,是為了自己回歸打基礎。“上海東方大鯊魚籃球隊,將就是我籃球生涯的延續,我正在學習用我的方式管理俱樂部,以這種方式繼續為家鄉帶來榮譽,為球迷帶來快樂,為中國籃球繼續作貢獻。”
要建設球隊,第一步就是提高成績。姚明透露,他會借鑒NBA的模式,將體育與商業、社會公益相結合,不過并沒有說出具體的計劃。姚明還重點提出,他將改變籃球員的訓練方式,提高球員素質。可以說,通過上海男籃,姚明的籃球生涯不僅沒有終止,反而是一個新開始。
姚基金三年籌錢6000萬
目前,中國官方慈善機構因為“郭美美”一事而遭遇誠信危機。姚明此時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慈善事業,恰是時機。你愿意相信紅十字會還是姚明?雖然很不愿意說,但大部分人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
這些年,姚明一邊打球一邊四處行善,做公益活動的經驗已經積累了不少,他的姚基金也管理得當。從2008年到現在,已經募集到的捐款,包括他自己的捐款,差不多有6000萬元。而所有的行政人員的支出,三年下來是100多萬元,占所有支出的4.5%不到。
盡管姚明從沒有透露過自己的捐款數字,但是他身體力行親赴災區的新聞總是頻繁見報,每年夏天,姚明都堅持去北川一次,他還帶領上海男籃的隊友拒絕吃魚翅。姚明利用自己在NBA的人脈組織了慈善賽。近年來,姚基金還在四川、云南、甘肅等地捐建了6所希望小學和1所特殊關愛學校,并為北川中學捐建了16個籃球場。
退役后,姚明會花更多心思在公益活動中,回饋社會自是不用說,姚明的個人影響力,也并不會比退役前差。
解密
“姚氏”投資秘笈
1“唔熟唔食”
姚明過去的投資偏向于IT行業,除了是看好這個市場的發展潛力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姚明喜歡高科技、喜歡上網。他也選擇計算機作為自己繼續進修的專業。
姚明與合眾思壯合作時,開始只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姚明之所以接下這個合同,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電子發燒友,GPS汽車導航產品給他在美國生活的出行帶來了很大便利,他本身是這類產品的使用者與受惠者,對此非常看好。
收購上海男籃同樣如此,他是CBA的投資者中最懂籃球的,而在CBA這么多支隊伍里,他最了解上海隊。
2以名字入股
姚明投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會用自己的“名字”增加名牌知名度。姚明最早的以名字投資的一次試水,是2005年的姚餐廳。姚餐廳中并沒有姚明的股份,而是姚明的父母與朋友合資的產業。但是姚明卻貢獻了自己的名字,為餐廳增加人氣。
投資合眾思壯之前,姚明也曾經是他們的代言人。“姚之隊”為姚明設定的方向都是:向喬丹學習,始終維持自身的健康形象。
3與運動員形象緊密結合2007年投資“加州健身姚明運動館”、2009年成為上海男籃的老板,姚明的兩項投資都跟體育有關。而姚明退役以后打算籌備的“姚明”運動品牌,也是他運動員形象的一項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