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管愛人民”,最近不少市民發現在公交車站的燈箱廣告和公交車上時??梢钥吹接≈@七個大字的城管公益廣告?!斑@七個字挺深刻,城管的理念開始變了,要真做到才好?!笨吹竭@句話的市民徐先生對記者說(6月3日北京青年報)。
筆者注意到,今天這則新聞出來之后,馬上成了網絡上的熱點,被很多家門戶網站所轉載,吸引了眾多的眼球,但從幾家網站的跟帖中不難發現,網友能給與正面評價的幾乎很少,而從大部分的網友跟帖來看,用四個字似乎就能概括,那就是“一笑而過”。
為什么這么多人對城管投去了不信任的眼光,這除了一部分的從眾心理之外,筆者以為還是與這些年來各地因城管執法所引起的暴力事件有主要關系。不可否認,從管理小商小販到后來參與違建拆遷,各地城管幾乎都扮演者主要角色,而且從很多媒體報道的情況看,凡是牽涉到城管的新聞幾乎都是負面的,城管的形象基本成了暴力事件的代名詞,似乎有城管的地方,就避免不了會發生暴力。
實際上城管和小販是城市里的一對冤家,但少有歡喜可言,這些年這對冤家之間的拉鋸戰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撕扯推搡,頭破血流甚至鬧出命案,作為弱勢群體的小販們有時是得理不饒人,“強者”的執法城管也常是一肚子苦水,孰是孰非誰對誰錯有時還真難下定論,就旁觀者來講,大多人往往激動超過理智,想當然站在弱勢一邊,竟忘了“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普通道理。
其實,城管部門的執法權力是十分有限的,充其量不過是罰款和沒收工具,這一點對于商販來說是心知肚明;作為小商小販大都是小本生意賺幾個辛苦錢,很容易博得市民的同情和憐憫,一旦發生沖突,無論對錯,市民及圍觀群眾很容易同情戰勝理智,毫不猶豫地站在商販一邊,再加上有些城管現場處置失當,矛盾就會立即升級。
對城管與商販之間的沖突,很多地方也是絞盡腦汁來避免,某地為每名城管隊員花4300元進行“制服包裝”,一些地方招聘年輕漂亮的女青年來充實城管執法隊伍,試圖用“溫柔執法”來抑制沖突,還有地方主張城管擴大執法權限等等,雖也是辦法,但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文明不能靠包裝,執法更不能全憑“溫柔”,關鍵問題還是文明與嚴格有機的結合起來,城管不要僅把自己當成執法者,而更要注重于“普法”,要從根本上轉變城管的執法理念,真正做到自己廣告說的那樣“人民城管愛人民”,從內到外來徹底改變自己的形象,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從北京城管率先打出的這些公益廣告來看,筆者認為,只要努力就有收獲,或許很快人們再看到城管的廣告,就會投去一個會心的微笑,而這一天值得很多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