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下旬,關于facebook可能選擇與百度進行合作的消息再度傳出,百度CEO李彥宏也被證實已飛赴美國硅谷。
早在去年12月,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就低調來華,拜會了中國幾家知名企業高管,除了李彥宏外,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新浪網CEO曹國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等人也與扎克伯格見了面。
2011年新年伊始,facebook首站在中國香港設立了一個辦事處,負責香港、臺灣以及內地的廣告業務。這一系列動作顯露出facebook對進軍中國的極大興趣。如果facebook真的要進軍中國,它能否適應中國的“土壤”?又將給中國互聯網行業帶來怎么樣的影響?
長期以來,諸多關于facebook的報道多數以碎片化形式呈現,對于facebook的前世今生,商業模式都缺乏系統化研究,本期專題從聚焦、觀點、數據、分析、模式、影響六個角度研究facebook。它將給中國商界帶來怎樣的變革機會?
facebook雖然短期還不能在中國內地開展業務,但這種僵化的局面已經有所改變。facebook已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組成一個規模不小的營銷團隊,專注于為中國臺灣和香港市場提供廣告服務。據悉,谷歌前高管梁幼莓(Jayne Leung)成為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同時負責管理臺灣市場。這是facebook在亞洲地區開設的第三家辦事處,2010年3月和4月,facebook分別在印度和新加坡開設了辦事處。
和中國內地4.6億的網民相比,港臺地區一兩千萬的網民數量實在微不足道,業界普遍認為,facebook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的目的是為未來進軍內地市場做鋪墊,一旦進入內地市場的時機成熟,借助港臺市場的經驗和資源可以迅速的在內地開展廣告業務。
布局港臺,間接承攬內地業務
facebook目前擁有超過5億個活躍的用戶,而亞太地區尤其是港臺市場成為其高速發展的一塊市場。數據顯示,facebook的香港用戶人數已經由2008年底的145.85萬增長到367.36萬,也就是說每兩個香港人中,就有一個人擁有facebook的賬戶;而在中國臺灣市場增長速度更快,2008年還只有11.3萬用戶,2010年底就已經陡增到975.26萬,占到中國臺灣人口的五分之二強。
“在香港設立辦事機構,顯然將大中華區在facebook的全球業務中提高了一個級別,具備更大的廣告經營空間。有了營銷團隊,facebook的直銷廣告業務和代理廣告業務在未來會有一個大幅的增長。”艾瑞咨詢首席分析師曹軍波表示。
由于facebook巨大的流量和超強的用戶黏度,業界預計,其在廣告業務拓展方面將以吸引國際和國內大品牌為主,在facebook上投放品牌廣告將有利于大品牌廣告主在港澳臺及海外市場的渠道拓展,這有利于全球化策略的企業在營銷方面的發展。
除了吸引港臺地區的廣告業務,內地廣告業務也不可忽視,畢竟香港是很多內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一個跳板和中轉站,而且很多內地500強企業都在香港設置了總部和分支機構,很多廣告預算都掌握在這些公司手里,通過直銷團隊有可能會拓展一部分尋求在海外市場銷售產品的中國公司的廣告業務。
在DM整合網絡營銷機構總經理劉東明看來,facebook在香港設立機構,構建本土化營銷團隊,克服營銷差異導致的水土不服,建立標桿營銷樣本,然后會在合適的機會進軍內地市場。
未來與谷歌決戰廣告市場
目前谷歌是全球互聯網公司中營業規模最大的公司,營收規模在250億~300億美元之間,占據了美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近40%的份額。
相比之下,facebook雖然市值龐大,但營收規模和谷歌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2010年的營收規模大約為20億美元,不到谷歌的十分之一。“從目前來看,品牌廣告市場的天花板逐漸呈現,互動廣告類的新型廣告模式成為未來發展增長較快的形式,所以說,facebook在新型廣告模式的發展上將會對谷歌造成一定的沖擊。”知名互聯網人士劉興亮分析。
目前,廣告產業正處于從線下廣告向網絡廣告大遷徙的中期,無論是谷歌還是facebook,都將從中受益,而用戶也會選擇有極強針對性的廣告投放平臺。facebook有高度穩固性、用戶黏度和海量用戶,通過細分用戶群體、對其喜好匹配適當廣告,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加上社交網絡的品牌與口碑效應,這一點是谷歌所望塵莫及的。
更為重要的是,facebook作為一個SNS的社交平臺,其對外是一個封閉性的平臺,谷歌的搜索引擎無法搜索到facebook平臺的任何信息,這就意味著未來占據互聯網生態圈50%的信息將在facebook上生成,而谷歌卻無法對其進行相關搜索,那么搜索引擎的價值將受到巨大的打擊,facebook以這種爬蟲的屏蔽功能形成了對谷歌流量的爭奪。“由于谷歌的搜索引擎只能對1.0的信息進行搜索,未來會影響到谷歌的用戶數和商業價值,進而從根基上撬動谷歌的商業模式,造成其點擊下降、營收下降。”曹軍波分析。
數據顯示,2010年5月份,facebook在美國本土的訪問量已經超過谷歌,用戶數和網頁瀏覽量均超過谷歌,facebook可能會以此作為基礎發展自己的語義搜索引擎。與谷歌的搜索相比,基于語義的搜索更加精確和人性化,實際上,由于社交網絡信息量的巨大,搜索已經成為社交網絡未來的一個發展贏利方向。
遭遇2010年年初退出中國市場風波后,谷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一再下滑。易觀智庫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第4季度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份額中,百度占到75.5%,谷歌中國的份額僅占19.6%,這是自2007年第2季度以來谷歌中國首次跌破20%。
短期內不會進入內地市場
國際互聯網公司長期以來在內地市場鮮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不熟悉內地市場,包括用戶的文化習慣、網站使用習慣、瀏覽習慣等,此外經營管理上決策緩慢,也導致他們不斷的貽誤市場戰機。
谷歌在中國長期被百度壓制,隨著谷歌中國退出內地市場,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亞馬遜在中國則完敗于完全本土化的淘寶網;中國雅虎在中國市場的左右搖擺和多次震蕩,最終只剩下一副軀殼。
即使是在國際上風生水起的facebook要想成功進入內地市場也非易事。劉興亮認為,facebook要想進入內地市場就必須尊重中國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包括尊重中國的意識形態。此外,應該積極和本土公司合作,管理應該更多的由本土團隊來運營。
國際互聯網公司進入內地市場首先要選擇合作伙伴成立合資公司,進行備案,更重要的是,要遵守內地的法律法規。“在內地,一般公司相關的網管維護團隊要幾百人,這無形中會增加國際公司的運營成本,他們愿不愿意做還是個問題。”曹軍波說。
此外,針對中國用戶的各種本土化的體驗設計,包括UE(用戶體驗)和UI(用戶界面)的設計等,都需要通過市場考驗;建立本土化的營銷團隊和設計合理的營銷計劃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數據說話 VIEW
用戶數據
facebook創辦于2004年初,2004年底即擁有了100萬用戶,2005年是600萬左右,2006年突破了1000萬,2007年正式啟動開放戰略,這使得2008年的會員數達到1.5億左右,2009年達到3.37億,2010年更是快速增長到5.85億,目前正以每天新增70萬人的速度增加。
估值數據
馬克·扎克伯格2005年20萬美元購得的facebook.com域名,到5年后facebook的估值已經超過700億美元,高居全球互聯網公司前三甲。
風投數據
facebook2004年創辦就獲得50萬美元天使投資,市值500萬美元;2005年獲得了1370萬美元風險投資,市值1億美元;2006年融資2750萬美元,市值5億美元;2007年獲得微軟投資2.4億美元,2008年李嘉誠又投資1.5億美元,此時市值達到150億美元;2009年獲得DST的兩億美元融資,2010年又獲得了高盛和俄羅斯數字天空一共5億美元的投資,總市值達到500億美元;2011年1月高盛繼續投資10億美元,2月剛剛又獲得了KPCB的3800萬美元投資。
營收數據
facebook在2007年的收入約為1.5億美元;2008年全年的總收入為3億美元左右;2009年的收入約為6億至7億美元之間;2010年的收入估計在20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