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整體效果還不錯,草根明星、民間藝人和大腕同臺獻藝,秉承多年春晚傳統,兼容并包,老少咸宜。不過作為一個浸淫廣告圈多年的“教頭”,除了看節目,我還有一個監測任務,看看去年被輿論批評的植入廣告今年還有沒有出現。看來,今年央視確實做了一臺“無植入春晚”。
早在去年央視廣告招標的時候,春晚總導演陳臨春就放過話:“兔年春晚語言類節目中絕無植入廣告。”一月底的兔年春晚新聞發布會上,陳導再次重申:“我們再三地承諾今年的春節晚會在節目當中,尤其是去年大家反響比較大的語言類節目當中,堅決地杜絕植入廣告。”
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決心,充分說明了去年春晚“國窖事件”對央視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央視今年大力承諾做一臺無植入春晚,也引發了我作為一個廣告人的職業敏感,在如此大的利益驅動下,央視真的能做得到么?帶著一種以挑刺為目的的心態完整地看過了整臺春晚,不得不承認,今年央視確實是花了不少心思,在30多個節目中看不到植入廣告的影子,已經在春晚節目中存在了十幾年的報時等傳統的廣告形式,風格也照往年變得更簡約,更注重屏幕的美觀,注重與整臺晚會元素的融合。
央視信守之前做出的承諾,在兔年春晚節目中“消滅”了植入式廣告的做法,讓人為之稱贊的同時,也值得進一步探討探討。今年春晚沒有植入了,明年該怎么辦?植入式廣告就該像天花病毒一樣永遠消失嗎?
現在,上網搜索一下“植入廣告”,伴隨出現的往往是“嚴禁”、“拒絕”、“泛濫”等詞語,甚至有人公然號召“消費者要敢于對植入式廣告說不”,植入廣告形象如洪水猛獸一般,讓人避之不及。
植入廣告真有那么可怕嗎?植入式廣告是世界媒體和廣告業發展的一個趨勢,2009年全球植入式廣告收入已經突破了120億美元。而其之所以出現,除了創新廣告形式以外,本身也是為了緩解硬廣告對觀眾收視的干擾。硬廣告直接中斷節目,強行打斷觀眾的收看;而植入式廣告融入節目之中,在保障觀眾繼續看節目的同時,完成企業的品牌和產品宣傳,可謂一舉多得。所以,植入式廣告本身沒有什么錯。
植入廣告本身并無過錯,它避免了傳統廣告的強制性,本身應該是廣告的一次進化,關鍵是怎么植入得好。目前做到真正讓人拍手稱贊的植入廣告作品還是太少,多數還是硬性的“插入”,比一般的硬廣更影響節目效果,這才是造成人們談植入色變的真正原因。因此,今后我們該考慮的是,如何有技巧地將產品融合到節目本身中去。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導演們不再需要特別申明“節目中無植入廣告”,觀眾們也不需忍受明顯不合理的廣告植入情節,節目和廣告共創和諧,“植入式廣告”也可以有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