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方案還沒有出臺,南京中山北路沿線的公交站臺燈箱廣告說拆就拆了。一張張漂亮的臉成了一塊塊難看的疤,難怪市民們要質疑“這是怎么了”?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公交站臺雖小,卻是一個城市文化的窗口,更是一個便民利民的港灣,在“公交優先”理念的倡導下,站臺越來越成為都市人上班和回家的必經之地。在這里,每天都會發生很多或浪漫或感人的故事。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窗口地帶,現在卻成了一個“露丑之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對于站臺燈箱廣告拆除之爭,除了市民們的質疑之外,還有三個問題恐怕也是有關部門需要直面以對的。
一、站臺燈箱說拆就拆,這是雷厲風行還是操之過急?官方的說法是,幾年前就要求拿出整治方案,但遲遲未提交。試問一下,這幾年都等下來了,為什么這次又急著要趕緊拆掉呢?既然這次行動這么急,此前又為什么沒有急著去把方案催上來呢?我們不去揣測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之爭,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假設一下:這是一種“逼宮”行為,你方案遲遲不交,我索性給你拆掉,這下總得著急了吧。但愿這樣的“逼宮”能夠起到效果,能夠把公交站臺廣告趕緊整治好了。
二、公交站臺整治,到底有沒有一個時間表?對于時間問題,職能部門的人士說的很坦誠“暫時難看,是為了將來更好看”。只是,這個“暫時”要“暫”到何時,“將來”又要“將”到何時?我們不去推測有關部門是不是心里也沒有譜,但是,從官方的解釋來看,目前才拿出了設計初稿,何時才能實施改造似乎是個未知數。但愿有關部門能夠像這次拆一樣“雷厲風行”,列出一個時間表,畢竟出方案需要時間,評審也需要時間,整治更需要時間。
三、能不能設置一些公益廣告先“遮羞”?漂亮的公交站臺一下成了“白板”,除了市民們覺得難看外,城市管理者應當也會覺得“面上無光”吧。我們不去懷疑有關部門“整治是為了更加好看”的目標,但是,如果在這段過渡期,設置一些推介南京和公益服務的宣傳內容,一方面可以讓城市的“臉面”不至于太難看,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夜里等車的市民一種溫暖和安全感,豈不是“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拆起來容易建起來難。但愿這樣的論斷不會在這次站臺燈箱廣告事件中上演。我們相信并期待著,規劃合理的公交站臺能早日亮相,并且更加彰顯南京都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