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終賀歲大片的上映,不少消費者越來越意識到這樣的問題:每次看電影前,都得先看幾分鐘廣告,而且越是大片廣告時間越長。
消費者
坐了半天怎么看的
全是廣告?
“這是看大片啊還是看廣告呀?”12月20日20:30,坐在鄭州人民路一影院5號放映廳的段女士納悶道。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段女士已經看了10多個廣告,涵蓋房產、通信、汽車等領域。而段女士購買的電影票上顯示,影片播放的時間是20:20。
據段女士向河南商報記者反映,12月20日她和朋友到人民路觀看《讓子彈飛》,在影院排隊近半個小時才買到20:20播映的影片。
“20:20之前我們已經坐在位置上了,那時候已經有90%的上座率,連第一排都坐滿了人。”段女士說。
但從20:20到20:34,14分鐘時間,影院播放的都是鄭州的樓盤、通信、汽車等廣告。“我們花錢是來看電影的,怎么一直播廣告,難道我們是花錢看廣告?”段女士說。
好不容易在20:35等來了“葛優”和“姜文”,不料是葛優的“神州行”和姜文的“佳能”……依然是廣告,真讓人大跌眼鏡,讓子彈飛還是讓廣告飛?姜文導演了一部商業文藝大片《讓子彈飛》,而這部影片在鄭州各大影院“導演”了一部《讓廣告飛》。
影院回應
“我們很被動”
昨天,河南商報記者調查了鄭州市多位消費者,他們反映,其實鄭州市大部分影院或多或少都存在“晚點”的情況,尤其是大片上映時,很多影院不能夠準時放映。
據了解,這種在電影正式放映之前插播的廣告,業界稱之為電影貼片廣告。三四年前,觀眾到影院看電影,并沒有這一項“負擔”,基本上都是進場稍等三四分鐘就開始看影片了,近年來,隨著電影消費容量不斷擴大,廣告商從中嗅到了更多商機,廣告便越來越多。
對于段女士的遭遇,鄭州市一家影院有關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影院方面也接到過類似段女士的抱怨,但影院也有苦衷,有不少電影片子發過來就帶著廣告,這些與影片粘在一起的廣告,刪都刪不掉,影院其實很被動。
業內分析
貼片廣告,一年帶來數百萬收入
昨天下午,一位曾做過電影貼片廣告公司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觀眾在影片播放前所看到的廣告,分屬不同的廣告承包商,一部分是本地廣告商經營的廣告,另一部分是全國跟片廣告,這是影片自帶的。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近年來,隨著國產影片商業運作能力提升,電影貼片廣告也增長明顯。2009年,進影院消費的觀眾不經意間為他們帶來數百萬的廣告收入。“平時,電影開始前有2分鐘左右的廣告,年底賀歲檔期,通常要延長三四分鐘,去年《建國大業》上映時廣告長達15分鐘。”該業內人士透露。
律師解答
不按時放電影,影院侵犯消費者權益
“影片中有植入廣告,片頭有貼片廣告,廣告就像細菌一樣無孔不入”,段女士的遭遇,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對于這個疑問,開物律師集團(鄭州)事務所律師羅慧領分析說,從合同法角度看,消費者自買完電影票的一剎那,就與影院形成了服務合同關系,合同內容包括:價格、內容、開演時間等。如果影院沒有在約定時間播相應內容,而是播廣告,即使影院有廣告許可證,也算違約了,影院的違約不僅傷害了消費者的感情,還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
羅慧領建議,如果發生類似事情,消費者可以聯合起來,通過消協對影院進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