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生,我為自己代言。”“我是上財,我為自己代言。”……近日,源自一則廣告的“陳歐體”受到上海市大學生的廣泛關注與模仿,由此引發的“陳歐體”風潮席卷了各大網站、微博等社交平臺。
陳歐是一家化妝品商城的CEO,最近一段時間,以其形象出現的“陳歐體”廣告獲得了幾年前“凡客體”一樣的效果。這則長達1分40秒的廣告打破了傳統的廣告模式,以考試錄取、職場奮斗、戀愛表白等幾個場景的呈現,突顯出當今社會現實的諸多無奈。
“‘陳歐體’這則廣告的臺詞讓我印象深刻,那種面對夢想與現實沖突時的堅定信念給人力量。”上海財經大學的劉天華同學說。
大學生們普遍認為,觸動心聲、渴望消除誤解以及娛樂消遣是“陳歐體”在學生族中引起熱議的主要原因。不少人表示,每個人對“陳歐體”都有自己的理解,也許你因它受到感動,從中獲得能量;也許你從中感受到了一絲被理解的溫暖……
不過,知名社會學家、上海大學教授胡申生認為,各種“體”的流行,歸根結底而言是社會大眾的一次集體娛樂消遣。不過熱鬧是表面的,在網民的一片喧囂聲中,大學生更應該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
“陳歐體”仿寫
上海交通大學:你只看到我的分數,卻沒看到我的難度,你有你的1比1,我有我的1比7,你質疑我能否立足大城市,我決定我以后的高薪。你嘲笑我遠離城市,遠離上海,我會證明這是我大閔行的時代!學霸注定是孤獨的旅途,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樣,哪怕荊棘漫路也要學得漂亮。我是上交,我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