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市政府出臺《關于大力促進廣告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15年,全市廣告經營總額達到100億元。
事實上,目前我市的廣告業經營總額僅30多億。
重慶廣告業究竟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發展水平?導致現狀的原因是什么?又靠什么來實現大突圍?
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
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11年,我市GDP總量達到10011.13億元,首次邁入“萬億元俱樂部”。同時,GDP增幅16.4%,居全國第一。
與此不相稱的是,2011年我市廣告業營業總收入為33.96億元,在GDP中的占比僅為0.34%,遠低于0.66%的全國平均水平,更低于1%的歐美平均水平。
和迅猛成長的筆電產業、穩健增長的汽摩產業比較,我市廣告業不僅“原地踏步”,甚至還在2010年出現全行業衰退。
重慶今天廣告公司總經理徐剛回憶,直轄前幾年,四川省廣告業年營業總收人在50億元左右,其中重慶為20億元左右,約占全省40%。當時北京和上海的廣告總收入也剛剛超過百億元。
到2011年,北京的廣告營業收入達到809.62億元,上海為437.69億元,即便是四川,也已經達到了75.12億元,均遠高于重慶。
不僅總量小,而且產業集中度低。
和四川比較,2011年,廣告總收入為我市兩倍多的四川,廣告公司數量為11011個,而我市有廣告公司16610個。以此折算,四川廣告公司的平均收入,是我市的三倍多。
據稱,成都房地產業在廣告上支出占據其營業收入的3.5%左右,而我市還不足1.5%。
廣告業水平較低?
多項經濟指標領先全國的我市,為何廣告業“欠發達”?
市工商局廣告處副處長楊棟舶認為,我市近年來廣告業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媒體產業的“欠發達”。
報紙、電視和戶外,是廣告發布的三個主渠道。據市工商局數據,2011年,我市電視廣告總收入為7.9億元,不及湖南電視臺的1/5。2011年,我市報紙廣告總收入為10.2億元,不及四川一家報紙《成都商報》的收入。
同時,2010年,我市整治戶外非法廣告2.38萬塊,并停播重慶衛視廣告,客觀上導致部分廣告公司歇業關門。
但徐剛不這樣看。他認為,媒體不發達,只是廣告業欠發達的結果而非原因。一個地區有無發達的廣告業,取決于當地商業和消費品市場的發育水平。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415.9億元,四川為7837.4億元。四川超過重慶一倍,與兩地廣告業收入差距“暗合”。
徐剛認為,重慶是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很多產品并不直接面對終端客戶,并不需要靠廣告來實現銷售。相比而言,四川地區工業較“輕”,輕工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激烈,更需要依靠廣告來贏得客戶。
傳統產業結構較“重”,我市企業通過廣告來塑造品牌的意識也較弱。
近日,我市渝北一家酒廠正策劃通過窖藏的方式來提升白酒的口感,這是該企業在產品品質提升道路上的又一舉措。不過,在采訪過程中,該企業負責人始終未提及廣告與品牌塑造的問題。事實上,白酒屬于典型的營銷產品,尤其需要廣告。中國行業咨詢網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上市白酒企業廣告投放總額占行業利潤總額的近50%。
或將迎來“春天”
重慶科技學院教授彭體春介紹,廣告業是現代生產服務業的主要業態之一。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將現代生產服務業定義為“2.5產業”,意思是它介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是實體經濟的潤滑劑和助推劑。
“廣告業發不發達,反映的是一個地區的國民經濟結構優不優,經濟后勁足不足”,彭體春說。
作為《關于大力促進廣告業發展的意見》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楊棟舶堅信,現階段政府主導產業發展的作用依然很明顯,通過政策的鼓勵和引導,我市廣告業將很快迎來“春天”。
這份文件顯示,我市將從放寬市場主體準入條件、加大財稅扶持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優化廣告資源配置、鼓勵媒體經營單位公司化改造、提升廣告業對外開放水平、培養和引進高端人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8個方面,來支持廣告業發展。
此外,徐剛還認為,高速增長的重慶經濟,將為作為“依附產業”的廣告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客戶資源。
2011年,我市包括GDP在內10多個經濟指標居全國第一。2012年上半年,重慶經濟繼續逆勢增長,GDP同比增長14.0%,較全國平均水平高6.2個百分點。
從與廣告業關聯更為緊密的消費市場看,2011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7%,比全國快1.6個百分點,增速僅次于海南列全國第二位、西部第一位。
事實上,高速增長的重慶經濟,正在推進廣告業的發展。
市工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市各類廣告經營單位16610戶,廣告經營額達到33.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3.5%和27%;廣告業納稅額2.5億元,同比增長82.48%;廣告從業人員7.7萬人,同比增長67.4%。